交通部高速公路局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
 
國道1號五股至楊梅段拓寬計畫之生態工程
 
檔案下載
 
國道1號五股至楊梅段拓寬工程北銜汐止五股高架橋,南止於楊梅收費站北端,總長約40公里。全線主要沿國道1號兩側採高架方式拓寬,並於泰山轉接道至中壢轉接道間內側車道,設置國內首條高乘載專用道。本工程自98年10月28日正式動工,已於102年4月20日全線開放通車。 本計畫為避免對原有豐富的景觀及生態廊道造成破壞,路線定線時即迴避環境敏感區,並針對沿線生態環境採取衝擊減輕與補償替代之保護對策,以維持多樣化的生態及景觀。本工程各項特色作為及採行之生態保育對策包括: 一、路線規劃-最小干擾,最大效益: 本工程路線沿既有國道1號兩側布設,為了對現有國道交通的干擾降到最低,儘量不侵入國道現有護欄。除林口交流道到高鐵跨越橋間部分路段,以及中壢戰備道外,都採用高架方式布設。設計上依據長短程分流概念,僅在起點與終點,及泰山收費站與中壢轉接道,與既有的國道1號平面路段車流交換,另於機場系統交流道設置4股匝道,提供往返國道2號桃園國際機場之服務。完工後提供中長程旅次服務,可有效解決國道1號原本壅塞的交通瓶頸。 二、結構工程-減少擾動: 沿線高架橋施作,部分採取井式基礎開挖,將直接擾動範圍降到最小。斜坡面施工區域則採用臨時施工棧橋,避免施工便道對當地動植物、土壤孔隙保水力造成影響,俾利景觀生態在完工後快速回復原有風貌。 三、生態工法,無限生機 本路段擁有豐富地景變化,加上沿途既有植栽,成就了一條優美、綠色的景觀路廊。因此,工程除了維持原有行車安全外,並期透過路廊沿線生態網路的梳理,重新連結區域生活地景與生態景觀,讓交通機能與生態復育兩大目標並行不悖。生態保育對策包括縮小擾動區、減輕景觀衝擊、進行綠資源再利用、樹木移植,及地景環境的復育與棲地補償等,以維持沿途多樣化生態與景觀。 (一) 減干擾,降衝擊,棲地再造: 1.五股路段與機場系統交流道地區,運用水綠基盤設施的布置,連結林口臺地邊緣與大漢溪的生態廊道,以及桃園埤塘地區的系統串連。 2.平鎮系統交流道埤塘再造:結合生態島與多層次草澤區,提供水鳥棲息地,並利用綠資材營造自然池岸,塑造生態多元棲地。(圖1、圖2) 3.大坑溪生態補償與多元水綠淨化—以多孔隙生態護岸綠化,友善生物棲地;並於桃6道路側端營造景觀綠帶及濱水護岸。(圖3) 4.大窠坑溪半月彎草澤棲地池-保留路側緩衝林、營造水域多元棲地環境(如緩流、急流、灘地等)及多孔隙空間、濱溪複層林營造生物棲地等,重建大窠坑溪岸生態廊道,為生物提供棲息空間。(圖4) 5.於不妨害路基、溝體安全的前提下,採取自然排水系統(圖5),搭配雨水庭園設計,減低對下游造成的負擔,提昇地下水源涵養效益。 6.排水路設計,考慮生物坡道設置的必要性。 7.利用大坑溪側高架橋下設置蝙蝠巢箱,營造蝙蝠棲息空間。(圖6) 8.改善照明燈具以避免干擾周邊生態環境。例如誘蟲性較低之燈具以避免蝙蝠受昆蟲吸引而飛至高速公路上捕食,以及增設遮光罩或採收斂式光罩等,以減少燈光對森林棲地的干擾。 (二) 綠色生態.友善措施 針對工程沿線植栽的移植與保育對策,本計畫將施工區域劃分為工程擾動區與非擾動區,並透過工程手段將擾動區範圍降至最低,以減少對沿線原有植物的影響。 1.非擾動區樹木或植被現地保留: 盡量保留臨中山高第一排路樹,路塹段高架橋採施工棧橋,達到環境最小干擾,加速生態復原。 2.珍貴地標樹木現地保護-開南大學檸檬桉保留 開南大學路段高聳的檸檬桉樹群,是該路段顯著珍貴地標,惟路權腹地狹小,為維護此一綠色地標景觀,工區內檸檬桉,經協調校方另提供校地作為施工道路後保留。 3.擾動區樹木移植及表土再利用: 工程施作前先於適當區域收集表土保存作為未來回填表土之用;施工擾動區內既有樹木、潛勢小苗移植到其他交流道,或提供地方政府作為綠美化使用,並以設置施工棧橋、限制施工機具進出等措施,降低對地表植被的影響。(圖7~圖8) 4.保留具有快速復原植被的潛在小樹苗,集中假植培育,完工後回植原棲地。
 
新聞網址:https://www.freeway.gov.tw/Publish.aspx?cnid=177&p=14927
列印時間:113-4-25 上午 05:32:41
上架日期 108-11-08
資料維護單位:規劃組環工科
本頁最後更新日期 108-11-12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