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橋梁型式及工法選擇
本計畫跨越多處道路,且此路段均為人口稠密、客貨車流量大之區域,行駛施工車輛將影響當地之聯外通路、破壞鄰舍安寧。為避免影響交通、環境及考量工址位於都市區,且確保用路人與施工人員的安全,設計時針對各路段之特性,採用不同橋梁型式以減低對環境之衝擊,共計三種橋梁型式五種施工方法,本工程橋梁採用之橋型、施工法及其與本計畫各區段特性,詳如表1所示,整體橋梁施作工法配置及主要工程數量如圖4及表2所示,工程完成模擬圖如圖5及圖6所示。
五、景觀工程
(一)整體景觀意象分析與塑造
本路段沿線視線所及均為極具港區特色景觀,景觀設計以融合環境併同創造環境特質的方向出發,強化當地特色景觀之可及度。因此,以交流道環道區及碼頭活動區為主要景點區域,以廠區懷舊及碼頭風情為主要意象規劃設計。其餘道路人行道路段之設計意念於鋪面設計反應,不再加設其他景觀設施。
漁港路臨密集住宅區及學校用地,且路側仍有商業等人行活動,設計保留路側喬木。路段以鋪面及植栽設計為主,於節點或擇重點區域設置草坡擋牆等減少人行尺度噪音,提升人行活動品質,其景觀意象示意如圖7所示。
環道區為唐榮園區,未來成為交流道環道後下方將成為大區塊公共綠地空間,以保留舊廠區建築基礎遺址為廠區軌跡公園,未來公共藝術作品亦可設置於此區域內(如圖8所示);新生路及受制於大卡車往來影響人行活動較少,但因高架橋設計位置致使路權新增,高架橋將位於新增路權段,高架橋下方空間鋪設鋪面成為人行活動範圍,路側以綠帶搭配自行車道做為人行活動空間,其各路段特質及及意象塑造目標彙整如表3所示。
(二)既有植栽保護及移植
鑑於漁港路之鐵路運輸的功能漸漸喪失,鐵道兩側的行道樹樹列經多年的繁衍滋生,生長枝葉茂密,誘鳥效果極佳,已形成極具景觀美學及生態效益的綠色廊道,尤其在炎熱高雄港區內更為罕見(照片1)。此群樹列樹齡近30年且連續性近1,000公尺,雖未達珍貴樹木保護規定,但已近於需加以保護之臨界。考量未來可能受橋墩墩柱而影響其生長,本計畫規劃移植以提供植栽較佳生長環境。
在於唐榮園區交流道範圍內之大型榕樹,樹徑已符合高雄市珍貴樹木保護自治條例相關規格,本計畫規劃採原地保護;位於唐榮及中油園區主線範圍內植栽,本計畫亦規劃移植至原權屬單位之指定較佳生長環境辦理(照片2)。
六、結語
本計畫為高雄港務分公司辦理之「高雄港聯外交通整合規劃」第一優先計畫,後續尚有「二港口跨港橋」及「第二過港隧道」等二項改善港區交通計畫,期許於相關計畫完成後,能達到健全港區連絡道路、提高聯外運輸效率、改善混合車流衝突及促進港市協調發展之成效,繁榮區域經濟,創造未來自由經貿港市及國際觀光港市之發展願景。
NO. |
橋梁型式 | 綜合說明 | 適用區段 |
---|---|---|---|
1 | 預力混凝土箱型梁橋 |
橋梁型式:上部結構採現場場鑄或預鑄節塊預力混凝土箱型梁,4∼6跨連續結構;下部結構採單柱式橋墩。 施工方法:型鋼桁架支撐場鑄逐跨工法或節塊吊裝工法。 跨徑配置:35∼55公尺。 橋型特色:無須地面支撐或以型鋼桁架支撐施工,不影響地面交通,亦不受地形天候影響。機械化施工,設備裝卸便捷、節省人力、品質高、工期短。橋型平順優美,在視覺上呈現連續性美感。亦可搭配加勁梁進行施工。 |
配置於一般路段 |
2 |
鋼箱型梁橋 |
橋梁型式:上部結構採用多孔連續鋼箱型梁,量體輕盈,可緩和視覺壓迫感。 施工方法:現場吊裝組立工法。 跨徑配置:35∼60公尺。 橋型特色:結構量體輕盈,可緩和視覺壓迫感。矩形斷面具較大之剛性及抗扭性,梁深可採拋物線,既符合結構需求,又構成柔美之橋身。構件利於局部造型變化,且易於彩繪。 鋼梁製造在工廠內進行,品質容易控制,工地吊裝時間縮短,較易維持交通。 |
配置於國道末端漁港路既有高架橋及交流道區 |
3 |
場鑄懸臂工法預力混凝土箱型梁橋 |
橋梁型式:上部結構採用多孔連續場鑄變斷面預力混凝土箱型梁。 施工方法:懸臂工法。 跨徑配置:55∼100公尺。 橋型特色:上部結構以工作車逐節懸臂施工,不須地面支撐,施工順序具週期性,品質及工期較易掌控。適當的尺度比例搭配梁下流暢變化的曲線,亦可營造橋體簡潔之美。 |
配置於跨越前鎮運河、中興路高架橋及較大路口段 |
![]() |
|
▲ | 圖4 橋梁施工方法配置示意圖 |
![]() |
|
---|
|
---|
名稱路廊 |
中山高速公路延伸路廊(漁港路) | 交流道環道區 | 商港區銜接路廊(新生路) |
---|---|---|---|
環境特質 | 港區聯外之主幹道 |
T字型幹道銜接點 |
商港區間之聯絡主幹道 |
構成元素 |
鐵道側連續性強之綠帶,形成街道之獨特景觀。 臨街道側有廟宇、學校等地區性文教設施。 |
近觀為加工出口區。 遠眺可見港區器械具地區特色。 |
單元性的港區廠辦(一街廓、一廠辦),廠辦區各自獨立綠化。 |
意象塑造目標 |
漁港路將以路側綠帶的串聯,以鋪面搭配植栽群設計。 環道區將配合現有廠區建築在未來拆除後,以原有建築元素為鋪面或設施單元。 |
新生路以簡易綠化原則,配合碼頭活動區之特色以碼頭風情為主要意象,於鋪面設計反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