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10號燕巢交流道改善工程(第L11標)-已於112年5月29日竣工。
(一)計畫緣起:
高雄市政府為因應地方發展所需及健全交通路網,計畫新闢道路及拓寬改善工程,起點自燕巢交流道南邊,延伸高46線銜接186甲線,並建議燕巢交流道辦理改善工程,包括新增4支匝道並進行既有匝道之調整改善,以利位於交流道南側之客貨運旅次便捷進出高速公路,同時現有交流道之聯絡道南北連通後能與省道台22線銜接,以配合地方產業發展所需及健全生活圈交通路網。
(二)計畫效益:
重大公共建設進行經濟效益評估的目的,在於將有限之資源做最適當之配置,藉以提升整體社會之福祉,期望以最少的公共投資成本獲得最大社會淨效益。故政府在從事重大公共工程建設時,基於國家資源有限,除在工程技術上力求其可行外,更要在經濟上求最大的效益,以使有限之資源作最有效之使用。
在進行社會經濟效益評估時,為便於比較分析,不論效益或成本,均以貨幣計量方法予以計算評估,惟實際作業中,仍有許多項目無法予以量化納入評估模式,為求周延,評估本計畫經濟效益時,將區分為可量化與不易量化之效益二個層面加以評估探討。於可量化效益方面,本研究將以淨現值、益本比、內部投資報酬率等指標進行效益評估,至於不易量化之效益則以敘述方式加以說明,以供相關決策參考。
可量化成本包含建造成本及營運維修成本,建造成本係指建造公路所實際支付費用,含土地取得、拆遷、土木建築、機電設備等費用在內;營運維修成本則主要包括人事、管理、設施維護、材料供應、增置及重置成本等費用,用以進行此道路建設之經常性管理及服務品質之維護。不易量化成本如施工期間之施工機具及工程車輛運輸、施工時所產生之噪音、震動、空氣汙染等,將對鄰近地區造成環境及生態之影響,諸如此類之社會成本均較難以量化估算。
可量化效益包含旅行時間節省效益及行車成本節省效益,旅行時間節省效益係以計算時間價值之方式予以貨幣化推估;行車成本節省效益,係計算車輛使用者在行駛距離縮短之下所節省的行車成本,包括油料及維修等費用支出。不易量化之效益如本計畫道路完工後,現有交流道之聯絡道南北連通後能與省道台22線相銜接,一方面配合地方產業發展所需,健全生活圈交通路網,另一方面可以節省大樹區及大社區往來燕巢區之旅行時間及距離,諸如此類對於轉移車流動線所降低之噪音與空污、肇事成本節省及沿線土地開發效益等是屬於較難量化或合理推估的效益。
運輸計畫之經濟效益評估年期主要係考慮設施使用年限、效益回收等因素,一般評估年期多介於營運後20-30年間;衡量新闢本計畫道路包含之規劃設計、土地徵收及工程建設等工作項目以推估工期,本計畫之規劃與工程建設時程為民國104~111年,此為該方案之工程建造成本支出時期。因此本計畫以民國104年為評估起始年,而以民國140年為評估終期;總計經濟效益之評估年期為36年,效益回收年期為29年。
(三)計畫內容:
本項改善交流道工程位置約位於國道10號燕巢交流道處(國道10號里程約12k+950),內新增匝環道及機車專用道等設施,以使交流道南側之客貨運旅次,順利便捷進出國道10號高速公路,並與現有交流道之連絡道連通後與台22線銜接,來配合地方產業發展所需及健全生活圈交通路網。
本標起終點於國道10號高速公路之統一里程約為:12k+379~13k+547
工程內容概述如下:
一、 道路工程
主要內容為國10燕巢交流道新增匝道、機車道及農路,拓寬改善既有匝道及聯絡道,工程內容包含整地、清除與掘除、路幅開挖及近運利用、路堤填築、鋪面工程、金屬鋼鈑護欄、混凝土護欄、緣石、金屬鋼鈑護欄拆除及回收、 鐵絲網柵欄拆除及回收及設置鏈式鐵絲網柵等工程之施作。
分析其土方挖填量,挖方約6.21萬立方公尺;填方約3.57萬立方公尺;土方調配後合計約有4.59萬立方公尺之剩餘土石方需處理,本計畫之剩餘土石方處理規劃可利用現有營運中之土資場予以棄土。
二、 結構工程
現有燕巢交流道兩旁並未有機慢車道,未來需增設機慢車道,以分流上下交流道之車輛與穿越交流道之機慢車。機慢車道以箱涵方式穿越國道10號高速公路匝道,箱涵設計寬4公尺,高3.7公尺,里程分別為機慢車道(LT)0K+129.5~0k+143.5,長度14公尺,(LT)0K+179.5~0k+209.5,長度30公尺,(RT)0K+188~0k+214.5,長度26.5公尺。依公聽會決議於聯絡道里程0K+820新增農路箱涵,第一階段已施作25公尺,第二階段左側延伸8.1公尺,右側延伸12.7公尺,箱涵設計寬4公尺,高4.2公尺。
三、 大地工程
主要包含交流道聯絡道及匝道道路邊坡整地之護坡設計,另有因應滯洪池排水之需求,須設置地下排水設施之相關開挖臨時擋土設施。
四、 排水工程
包含各匝道、聯絡道、機車道與農路等路肩排水、坡腳排水、坡面排水、橫交排水、滯洪沉砂池與既有沉砂池改建其他另含施工中臨時防災排水設施。
本標排水設施寬0.6~2.0m不等,主要為各匝道、聯絡道主線、機車道及農路等邊坡排水溝、藉以收集路面及邊坡逕流等。型式包括梯形平台溝、坡面陡槽溝、矩形暗溝、矩形明溝、矩形格柵溝及既有箱涵銜接延伸等。而橫交排水所使用之RCP直徑為0.5m、0.6m、0.8m及1.0m等。
五、 交通工程
主要內容為標誌(及其構造物)、標線、反光導標和其他安全設施之新設和調整,包含設置聯絡道4座行車方向暨車道指示門架、1座懸臂式標誌構造物及4座橋樑附掛標誌構造物;劃設包括路口10m禁止臨時停車線(並於頭尾加噴禁停標線辨識標記)等所需各式標線、導引機慢車行車方向之3處40m機慢車道藍底骨材標線,以及於匝道岔端裝設太陽能LED危三標記、農路箱涵兩側路口裝設安全反射鏡等等。
六、 隔音牆工程
現原有隔音牆設置位置主要為減輕車輛噪音對緊鄰東側出口匝道之高雄戒治所造成干擾,故應配合交流道改善工程匝道位置調整予以復原,故原有匝道L3 STA. 0k+111.5~0k+217間隔音牆,因路線未動予以保留,而匝道L3 STA. 0k+217~0k+507間隔音牆,配合交流道路線調整,將原有拆除後,於匝道L3 STA.0k+217~0k+375(=L1 STA. 0k+000)及匝道L1 STA.0k+000~0k+154外側共312公尺設置隔音牆,新設之隔音牆將使用金屬型式附掛於護欄,高度為2.0公尺(由護欄頂起算)。
六、 公路照明工程
本項工作為完成燈柱基礎、開關箱基礎、預埋導線管、拉線盒、燈柱及燈具之供應及安裝等。
七、 景觀工程
景觀工程為配合受擾動之不同道路形式,已植栽修復方式進行。主線、上下匝道兩側及聯絡道餘裕空間以噴植草(百喜草5g、百慕達草5g及類地毯草10g)為主,面積約39,558m2;上下匝道路堤及主線段兩側種植灌木-白水木、聯絡道起點兩側餘裕空間考量用路人視距安全,以噴植草為主,圍籬周邊種植以喬木-福木(H*W*∮:270*100*6cm)搭配灌木-白水木(H*W≧60*30cm)列植,喬木-福木共計種植27株、灌木-白水木共計種植4,370株。
沉沙池邊坡植生以噴植草(百喜草5g、百慕達草5g及類地毯草10g)及喬灌木種子(山水柳、山鹽菁及山芙蓉)搭配種植,面積約為1,134m2。
八、 交控系統預埋管路及鋼結構工程
本項工作包括於路堤段及橋梁段預埋管路、並設置人孔、手孔、交控終端控制器基礎等。
(四)建設經費及建設期程:
工程發包契約金額3.25億元,契約工期730日曆天。
(五)執行情形:
本工程於109年12月28日開工,於112年5月29日竣工。
(六)施工照片:
(七)相關訊息:(※相關媒體報導、重大訊息等)
無
上架日期 :110-03-15
資料維護單位 :第二新建工程分局技術科
本頁最後更新日期:114-04-30
本頁點閱瀏覽次數: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