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序言
本文將先概述預鑄節塊工法之應用及現今政策之推行,再就臺中生活圈4號線工程應用預鑄節塊橋墩之各項施工概要論述,俾讀者對此一「營建自動化」新工法之施工實務得知其概要及效益。
貳、預鑄節塊工法
一、應用概要
(一) 工法概要:預力混凝土橋梁之上(下)部結構因量體及自重均頗大,故一般係於工址現場依序施築,而預鑄節塊工法係將其改以預鑄方式產製,配合運輸及吊裝機具之能量而將結構物分割成數個量體較小之節塊,於預鑄場內以工廠化作業產製後再逐塊運輸至現場吊裝並施拉預力結合為一體,完成該部結構。
(二) 預鑄節塊箱形梁工法:82年首度於國道10號高雄支線C393Z標採用,其後於中、南二高C376、C336、C310、C327、C383B標、北宜高C510~512標接續應用,計有平衡懸臂吊裝及逐跨吊裝等2種方式。
(三) 預鑄節塊橋墩工法:國道橋梁工程雖於先前未曾採行,惟為因應未來道路建設若經環境生態敏感區而須採由上而下之漸進式工法(Progressive Construction Method)以減少對原有地貌之破壞,乃於本計畫試行預鑄節塊橋墩工法,經實作後除施工效率、品質及安全等之成效均良好外,並為國內交通建設工程營建自動化邁入新紀元,節塊鑄造及吊裝期間本局除於98年12月9日邀交通部所屬各工程主辦機關計百餘人觀摩外,並有各界參訪達20餘次及500餘人,有效宣揚本工法之優點。
二、政策之推行:近1年餘來國內經濟因全球性金融風暴影響而低迷,政府為振興經濟而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其中多為交通建設。交通部為提升其施工安全及品質,乃於部務會報宣示採行「營建自動化」政策並成立推動小組,故預鑄節塊工法將因而再推廣,毛部長並於99年1月16日赴本工程實地視察預鑄節塊橋墩及箱形梁之施工情形。
參、預鑄節塊橋墩之製造及吊裝施工
|
||
|
一、預鑄場之建置:預鑄節塊工程首要作業係於工址附近覓妥面積及運輸動線適當之場地以建置預鑄場,並規劃場內之分項作業區及配置設備。本工程之預鑄場係設於霧峰交流道工區內,其地坪為150m×45.5m,設有2處預鑄床,可分別於施工前、後期產製預鑄橋墩及箱形梁節塊,其細部配置及所用設備詳表1之設備表。
二、預鑄節塊橋墩產製
(一) 本工程之預鑄節塊橋墩計33墩,其墩柱本體及帽梁之高度、重量及數量詳表2所示。
(二) 產製流程:詳圖1之流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