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2年6月 June. 2013

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工程

 全預鑄橋梁 快速安全品質佳

國工局/撰稿圖片提供

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工程

將橋梁墩柱及上部結構箱型梁全面採用積木堆疊方式組裝建造的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已在高雄市前鎮區漁港路及新生路上積極施工中,「全預鑄橋梁」相較於傳統橋梁,不僅施工快速、降低對當地交通之衝擊,同時可大幅減少施工人員在高空作業的風險,提昇施工安全。又各混凝土節塊於預鑄場以工廠化製造生產,品質控制更為良好,外型更為平滑美觀。
高雄港的大量貨物運輸旅次,目前均須透過港區周邊道路進入中山高聯外,在漁港路及新生路上,每日車輛進出總量高達3萬多車次,且多以大型車輛為主,客貨車混流,不僅影響道路鄰近環境及居民生活品質,也造成潛在的安全威脅。為健全高雄港第一~五貨櫃中心間的港區連絡道路、並將各貨櫃中心直接連通國道1號,有效提昇高雄港聯外運輸效率、分離客貨車流,並提昇居民生活品質,因此,配合港區交通需求,在既有道路上佈設立體高架道路。
基於降低施工對當地交通之衝擊、維護用路人行車安全及儘量縮短施工時間等考量,本計畫主線橋梁全面採用目前國內施工最快速的橋梁工法-「全預鑄工法」搭配隔減震支承系統進行設計及施工,以此工法施工,每支橋墩柱約2~3天、每跨箱型梁約5~7天即可吊裝組合完成,相較於傳統工法,每支橋墩及每跨箱型梁各約需耗時1個月時間,大幅提升施工效率,達到施工快速、品質優良的目標。
因應國道沿線都會的快速發展,為能降低因施工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國工局在國道3號及國道10號部分橋梁的上部結構箱型梁已開始採用預鑄工法施作,並在臺74線霧峰系統交流道成功施作「全預鑄工法」橋梁,於辦理預鑄節塊橋墩設計前,特委託國家地震中心進行預鑄節塊橋墩結構耐震行為特性研究及全尺寸模型試驗,施工過程及完成後並辦理監測作業,所獲得的各項數據資料及施工經驗,均作為本次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設計及施工的參考。考量為能廣泛蒐集於不同地質條件下預鑄節塊橋梁與隔減震支承系統之結構與力學特性,本高架工程也委託成功大學土木系辦理橋梁監測作業,以作為日後橋梁維護管理及回饋設計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