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3年4月 April. 2014

馬公機場跑道暨滑行道道面設施整建暨改善工程

 施工概述(上)

國工局二區處張勝晟/撰稿及圖片提供

一、計畫緣起
馬公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跑道及滑行道係軍方於民國53年興建並負責維護,因道面老舊、承載力不佳及部分空側設施不符合國際民航組織(ICAO)規範,且時常因道面破損或助航設施故障而關場維修(詳圖1),不但影響澎湖觀光發展亦造成飛安嚴重威脅,亟需進行整建。因此民航局為維護飛航安全及配合地方發展觀光需求,積極規劃「馬公機場跑道、滑行道道面整建計畫」,於97年11月20日報奉行政院核定辦理,為加速推動特委請國道新建工程局代辦本工程(詳圖2)。

圖1 整建前破損道面情況
圖1 整建前破損道面情況
圖2 工程概要
圖2 工程概要

二、主要施工內容概述
過去國內各機場之道面大多採用FAA規範,自從桃園國際機場發生新航誤用跑道事件後,採用ICAO規範為機場設施標準已為國內民航界之共識,民航局於民國94年,以ICAO為藍本,訂定「民用機場設計暨運作規範」。因此,本工程設計標準與準則係以民航局所訂規範與ICAO規範為主。主要施工內容概述如下:
1.道面工程
依據上述規範檢討馬公機場既有空側設施之幾何條件詳表1,其須改善空間即為本工程道面整建範圍。馬公機場包含主跑道(長3,000m、寬45m)、E滑行道(長3,000m、寬23m)、K2~K4橫向滑行道,道面整建包含跑道兩端剛性道面重建暨20端1/4區段跑道抬升(20端處提高約1.99m,以符合ICAO規範之0.8%縱坡度,原有跑道縱坡度詳圖3),跑道中段暨E、K2、K3滑行道柔性加舖及K2、K3滑行道彎道加寬等工項(如圖4)。
1.1.剛性道面重建
本剛性道面重建範圍包含主跑道20端處(2K+535~3K+285)、02端處(0K+285~0K+525及0K+825~0K+945)及K4滑行道,剛性道面版塊厚度採用FAA FIELD法設計,並以20年為設計年限,及馬公機場各類服務機型之預測年離場量為輸入資料,採用43公分厚之650psi抗彎混凝土。抗彎混凝土不使用飛灰、爐石粉等卜作嵐礦物摻料,俾以減少封閉施工時間及減緩對航管及營運之影響。剛性道面版塊大小以≦6.1公尺,且長寬比不大於1.25為原則,以降低版塊裂縫的產生。另剛性道面版塊接縫傳力在施工縫上,依FAA建議以埋設足夠之傳力筋取代舊式造榫傳力,並且在收縮縫上則直接以裂縫面(Interlock)傳力,本工程之縱向縫均採用鋼筋傳力(內側為光面筋,外側為竹節筋),橫向收縮縫仍採用版塊間裂縫面(Interlock)傳力,自由端內2∼3道收縮縫加埋光面傳力筋。伸縫則依FAA最新建議,採用加厚型伸縫或補強型伸縫方式處理(詳圖5)。跑道重建區段與既有跑道銜接處理則採PCA之相關建議辦理,其剛性重建區段與既有道面之銜接處理詳圖6。

表1 跑道及滑行道整建前檢討彙整表
表1 跑道及滑行道整建前檢討彙整表
圖3 馬公機場原有跑道縱坡度圖
圖3 馬公機場原有跑道縱坡度圖
圖4 道面整建
圖4 道面整建
圖5 伸縫示意圖
圖5 伸縫示意圖
圖6 既有道面加鋪與剛性重建銜接處理
圖6 既有道面加鋪與剛性重建銜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