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國道視窗 October/2022
P. 11
9
國道1號林口路段「中央澆灌系統改善」之介紹
北區養護工程分局中壢工務段 葉芳/文圖
民國70至80年代,每逢3-4月國道1號林 再由43.5k往南延伸管線至44.5k,管線分布
口路段延綿2公里的杜鵑,可謂高速公路 如圖1。水車於避車彎接管,透過門架引水
最美的風景,之後五楊高架拓寬及陳厝箱 至中央分隔帶進行澆灌,管線配置如圖2,
涵拓寬等工程完成,雖然疏解了大桃園地 600公尺分成兩區段澆水,並由工作人員在
區的交通問題,但國道林口路段也損失了 中央調整開關,完成管線澆灌步驟。
千餘株杜鵑。為重拾林口杜鵑形象,本局
於109年進行杜鵑補植,並於43.5k-44.5k 施作成效
中央上下分離車道建立澆灌系統,至隔年 (一) 提高存活率:原本因澆水困難而導致存
11月,杜鵑存活率達9成,並大幅降低了 活率不佳,因架設此噴灌系統,只需廠
內側移動性施工帶來的車流回堵。 商人力配合即可輕鬆提高澆水頻率,杜
鵑之存活率也大幅提升。
(二) 節省澆水成本:經統計,此系統建置完
成後每月節省約12萬元。
(三) 減少車流回堵:尚未設置此系統前,澆
水還需要搭配內側移動性交維,常導致
交通壅塞;110年完成設置後,中央設
置之管線與開關加上避車彎接管,使澆
水可以不必進到內側,減少原本因澆水
中央澆灌系統設置後杜鵑存活情形良好
而導致的車流 避車彎
配置說明
回堵,不僅提 CMS門架
為應付杜鵑苗木初期大量水分需求以利發
升用路人感 4 分噴頭共 注水口
根,需要每天澆水,惟杜鵑種植路段為中
受,也降低了
央分隔帶,交維方式須使用內側移動性交 南下
塞車風險,經 600 公尺
北上
維,此舉耗費大量人力及預算,並造成車 新植杜鵑區
觀察上班尖峰
流回堵,令用路人觀感不佳。為改善上述 每
時段車流量及 100 公尺設止水閥
狀況,本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於新植杜鵑
車速皆有提升
處(44.5k~43.9k)配置噴灌,將澆灌管線通
(如下表)。
過位於43.5k避車彎的門架至中央分隔帶, 圖2.管線配置圖
日期 7~8點車流量(輛/h) 8~9點車流量(輛/h) 備註
109/3/9(一) 4277輛/42km 3395輛/37km 尚未設置
此系統前
110/3/2(一) 4282輛/48km 3424輛/52km 設置完成後
圖1.管線分布圖
October/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