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工程處自104年2月1日起,在交通控制中心成立事故處理調度台,一改過去按轄區分別由各段管理與派遣事故處理小組的方式,打破轄區限制,由交控中心根據事件發生地點及當時事故小組所在位置,通知適當的事故處理小組前往進行排除。其中心思想為「統一指揮、資源共享」,靈活有效運用救防災資源。
率先於國1、國3試辦
目前參加統一調度計畫的工務段包含內湖段、中壢段、木柵段和關西段,涵蓋國道1、2、3號及五楊高架道路範圍,共6組事故班可供分派調度。國道5號環境特殊,除有長隧道群外,車道數及幾何設計也和其他國道差異較大,故頭城段事故處理小組的工作內容和裝備也因應隧道救防災及國道5號的交通特性而與國道1號、國道3號有所差異。統一調度試辦期間,將跨段機制設定為其他4段事故班必要時可前往支援國道5號,而頭城段事故處理小組則專注於國道5號範圍內之作業。
統一調度好處多
將事故處理小組集中調度有諸多好處。過去一般交通事故之處理要請求跨段支援較為不易,事故處理小組往往需要在轄區內來回奔波,而無法由位在鄰近位置、距離較近的他段事故處理小組前往處理。而遇重大交通事故而有跨段支援需求時,首先須由需要被支援的工務段通知交控中心、交控中心通知鄰段,鄰段再派其事故班前往支援,介面層層聯繫耗費不少寶貴的時間。而改用統一調度方式後,交控中心可直接通知不同工務段所屬的事故處理小組前往。以今年3月5號於國道1號北上23.3k處發生的化學槽車翻覆事件為例,交控中心判斷現場狀況後立即派遣內湖段、木柵段、中壢段等3段共4組的事故處理小組前往,明顯提升應變機動性。此外,國道上已有完善的閉路監視系統(CCTV),交控中心接獲民眾通報後,可立即使用監視系統掌握現場情況,通知就近的事故處理小組直接攜帶適當設備前往排除障礙狀況,可避免過去經常發生事故處理小組到達現場後才發現設備不足,必須花費額外時間請求支援的情形。
仰賴調度台專業判斷
統一調度制度係由專業專職的調度人員負責事故處理任務的通知和指派,可藉由人員經驗的累積提升處理應變能力及素質,增加處理能量。未來更將進一步提升軟硬體設備,朝向發展智慧派遣功能,整合各派駐地點的設備資源並納入路況考量,自動提出最有效率之工作分配建議。
![]() |
|
▲ | 設置於交控中心的事故處理調度台為統一調度制度最重要的核心角色 |
![]() |
|
▲ | 利用地圖介面,調度台可隨時監控掌握事故處理小組所在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