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7年2月 Feb. 2018

國道2號中央分隔帶改善工程

高公局北工處陳明志/撰稿及圖片提供

  國道2號西起國門之稱的桃園機場,東向以機場交流道銜接國道1號南來北往車流,末端銜國道3號鶯歌系統交流道,儼然成北部重要之國道交通網路之一。
  國道2號因臺灣時代演進,歷經多次拓寬與改建,惟機場聯絡道至機場系統中央分隔帶,仍採早期緣石型花台及混凝土柱金屬護欄(照片1)。以現今車輛工業之進步,舊型混凝土柱金屬護欄要承受車輛的衝撞頗為吃力。復因路幅的拓寬、激烈型氣候之屢現,緣石型花台之排水系統對路面逕流水之排放效率顯偏低。
  中壢工務段於106年起,為求路面排水迅速、避免車輛衝撞之對向車道的安全考量下,著手辦理「國道2號中壢段轄區中央分隔帶改設混凝土護欄工程」。為避免與桃園市政府辦理之橫跨國道2號「桃19號道路(大竹路段)道路拓寬工程」頂昇橫移工法的「航空城大橋」工區相互干擾,故採二階段來辦理本改善工程。
  第一階段施工里程為0k+000~4k+500,於106年6月30日完工,耗時160工作天,結算總價新臺幣4,348萬元。第二階段施工里程為4k+500~8k+650於106年8月21日開工,工期140工作天,發包價金新臺幣4,140萬,預計於107年3月15日完工。
  工程設計採A型單面混凝土護欄取代原混凝土柱金屬護欄,並敲除分隔帶之緣石花台,以維修廊帶取代之,並移除原路段用以防眩之黃金榕,以橋側式B型防眩板取代其功能。
  本維修廊道設置原意為近年高速公路辦理內側維護作業時,偶有用路人變換車道不及發生車損事件,暴露用路人及本局施工人員於極度危險之中。於內側車道設置了維修廊道,在施工人員進行維護時,可將材料、機具、人員安置於受護欄保護的廊道內,施工車輛及交維設施可先予撤除,大大縮減施工期間對交通之影響,並降低了施工人員及用路人發生事故之機率,而護欄間之維修廊道亦提供路面水排放的迅速路徑。
  設計採用B型橋側式防眩板,乃係因每當發生車輛撞擊護欄事故時,原設計安裝於護欄頂的A型或C型防眩板常易受損,工務段維護廠商又需再另安排交通維持並進場施工,一件事故的發生,影響了該段旅次兩次,影響運輸效率。故設計時採用橋側式防眩板,安裝於維修廊道內的護欄旁(照片2及照片3),大大降低事故時遭毀損之機率,且遇氣候等因素導致防眩板脫落時,防眩板可掉落於維修廊道內,不會對用路人造成掉落物的危害。
  完成後之國道2號配合兩側路容景觀,線形完整,視覺優美,降低養護期、中央植生強剪作業時對用路人的影響,亦降低了維護修繕的頻率,兼顧了景觀及用路人行車安全。(照片4)
 

照片1:國道2號緣石型花台配合舊型混凝土柱金屬護欄
照片1:國道2號緣石型花台配合舊型混凝土柱金屬護欄
照片2:國道2號B型橋側式防眩板及維修廊道
照片2:國道2號B型橋側式防眩板及維修廊道
照片3:國道2號B型橋側式防眩板及維修廊道
照片3:國道2號B型橋側式防眩板及維修廊道
照片4:國道2號中央分隔帶改善完工後景觀
照片4:國道2號中央分隔帶改善完工後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