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隧道,台灣第一、亞洲第六、世界第九長的公路隧道,位於國道5號也就是蔣渭水高速公路里程15.2公里至28.1公里處,在新北市坪林與宜蘭縣頭城之間,全長約12.9公里。於1991年7月動工興建,但惡劣的地質,帶給施工人員夢饜,靠著國人不怕苦、不怕難的信念,一一克服各種困難,終於在歷經15年艱辛的開鑿,於2006年6月16日完工啟用通車,將原本台北至宜蘭行車時間由2~3小時縮短不到1個小時,使往返台灣東西部的車輛川流不息,帶給宜蘭地區日愈繁榮,徹底解決兩地之間長期以來交通阻隔之狀態,進而活絡兩地之經濟活動、文化交流,也使宜蘭地區從過去為大台北地區的後山,一躍而成為大台北地區的後花園。
高速公路局為了讓民眾了解雪山隧道及紀念其宏偉和艱辛的隧道工程及現代化的隧道交通管理,在雪山隧道南口設立雪山隧道文物館,供民眾參訪,設有專人導覽解說,並將北口負責國道5號交通管理坪林交通控制中心列入參訪行程,形成南口參觀雪隧歷史文物、北口可看到雪隧現代化交通管理,兩點之間的雪山隧道如同一時空通道,由北而南參訪則如同由現代穿越時空到過去,由南而北參訪則如同由過去走向現代。
文物館內展現主線和導坑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模型及剖面圖,同時以文字、圖片及影片敘述雪山隧道施工過程、地質特性處理及安全衛生、環境保護監測等各階段歷程,配合專業人員導覽解說,讓參觀的訪客,可以穿越時空體驗雪山隧道艱鉅而恢弘的工程、國人剛毅、堅忍、不屈不撓的精神面貌,並透過影片播放宣導雪隧行車安全注意事項、緊急逃生避難方式,使雪山隧道安全行車習慣和逃生避難根植民眾心中。以下針對文物館分為六個部分作介紹。
壹、文物館地點
文物館位於宜蘭縣頭城鎮金盈里北宜路一段223巷60號,行車動線為:頭城交流道->台9線(往坪林方向)->北宜路一段->雪隧文物館,詳細位置如下圖:
![]() |
貳、文物館平面配置圖
![]() |
顏色 | 區域 |
![]() |
1.蔣渭水高速公路南港頭城段立體模型 |
![]() |
2.鑽炸法施工步驟展示牆 |
![]() |
3.TBM施工步驟展示牆 |
![]() |
4.主線、導坑TBM模型及剖面圖 |
![]() |
5.四稜砂岩及TBM削刀 |
![]() |
6.交通資訊展示區 |
![]() |
7.岩心、岩石及相關研究報告區 |
![]() |
8.施工文物展示櫃(機電、交控) |
![]() |
9.施工文物展示櫃(土木) |
參、文物館展示內容
一、時光的長廊:
文字及圖片述說雪隧從規畫、設計、施工、遭遇困難、地質處理、安衛、環保及環境監測各階段之歷程。
|
---|
二、南港頭城段平面示意及模型:
透過平面示意圖、立體模型展示雪山隧道如何擔負起台北宜蘭來往間交通重任,縮短時間與空間距離。
|
---|
三、工法施工步驟展示牆:
展示傳統鑽炸工法及TBM工法施工步驟,雪山隧道歷時15年完工。
|
---|
四、TBM模型:
TBM又稱全斷面隧道鑽掘機,採機器式全斷面施工, 唯一開挖速度快、施工環境佳及安全性高的一種隧道施工工法。
|
---|
五、TBM削刀:
全斷面隧道鑽掘機所使用之削刀,係由鎢合金鋼製,其直徑約為432mm,重量約為186公斤,主坑TBM共安裝80顆,導坑TBM共安裝34顆。
|
---|
六、施工文物展示區:
依土木機電及交控類施工文物展示呈現工程期間使用工具、裝備、材料等內容。
|
---|
七、岩心、岩石及相關資料:
地質剖面圖搭配地質鑽探之岩石標本,解說隧道穿過雪山山脈的地質狀況。
|
---|
八、相關研究報告:
展示蔣渭水高速公路選線至完工期間報告、計畫書、施工契約文件、環境影響評估及其他相關出版品。
|
---|
九、影片觀賞:
各類國道5號宣導短片計有行車安全版、逃生避難版、兒童版、台語版、日語版等片長各約10分鐘,詳盡生動介紹雪隧行車安全規定、及遇有事故或車輛故障或火警時如何處置及安全逃生避難。
<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片長約15分鐘,為Discovery Channel攝製,此片以外國人之角度介紹雪山隧道艱鉅開鑿過程,亦把國人不屈不撓的剛毅精神向世界介紹。
|
---|
肆、 | 參訪採團體預約制,參訪團體可於高公局官網線上預約或電話預約,坪控中心設有專業導覽員貼心為參訪民眾解說。簡報室設有座椅50座,除播放宣導影片供觀賞外,導覽員對參訪民眾心中雪山隧道的各種疑點進行詳細的解說。 |
伍、 | 成果 |
95年6月16日開館迄今107年4月30日止接待參訪計2,328團、114,853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