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智慧運輸系統推動
一、系統建置概況
本局智慧運輸發展初期係以交控設備之建置為基礎,包含交控路側設備、網路架構、機房建置等。為能有效率管控高速公路日夜持續運行之交通車流,交控系統為智慧運輸推動之重要基礎設施,而交通控制中心(簡稱交控中心)則扮演交控系統資訊整合處理之關鍵角色。
自民國70年代交控中心初創,已歷經3代系統的更新,因應雲端運算技術日趨成熟,第4代交控引用雲端資通訊技術,統一建置全區交控中央電腦系統軟體,整合北、中、南區及坪林交控中心至單一平臺,除提供各交控中心進行操作外,並具備大數據分析及交通預測之功能,可大幅提升高速公路交控系統運作效率,落實智慧運輸之精神。
本局智慧運輸推動工作包含單一設備之功能提升【閉路電視攝影機(CCTV)、車輛偵測器(VD)、資訊可變標誌(CMS)等】、複合設備整合應用【壅塞回堵偵測器(QLD)、影像事件偵測(IID)、霧區閃光黃燈、動態地磅等】、大數據資料應用(旅行時間預測、車流預警等)、整體系統架構規劃(國道交通雲),並因應科技發展逐步優化設備功能及發展多元延伸運用。
國道交通雲介接交控設備及系統資料,並透過軟體整合,提供單一介面方便本局交控中心查詢、監控國道即時路況,並可遠端進行交通管制及發布交通資訊。
此外,配合交通部開放資料政策,本局相關交通資料同步上傳「運輸資料流通服務平臺(TDX)」,讓使用者可從單一介面快速查找並即時獲取所需資料。本局亦透過資料加值應用進而作為車流預警、旅行時間推估之基礎。
為提供用路人更準確、即時、便利、主動的路況資訊服務,本局規劃1968App可隨時查詢高快速公路即時路況,並持續因應科技演進及參考使用者回饋更新功能。
二、主要應用成果說明
- 主線篩選式動態地磅系統-主動篩選疑似超載貨車、提升過磅效率
於高速公路主線設置3道門架,當載重大貨車行經第1道門架時,動態地磅及車牌辨識系統同時啟動,以辨識車輛車號並偵測車輛總重;明顯未超載車輛之車號將顯示於第2道門架上方之資訊可變標誌(CMS),表示該車毋須進入地磅站,可直接續行主線;當載重大貨車車號未顯示於CMS上,且該車又未進入地磅站過磅時,第3道門架上之錄影設備將會錄下逃磅車輛車號,由國道公路警察局事後逕行舉發逃磅。
- 智慧停車管理系統-整合停車資訊至1968App、方便民眾使用
本局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已陸續導入影像辨識與AI車牌辨識系統以管理服務區停車位;所有完成建置智慧停車管理系統之停車格位資訊均與1968App介接,提供民眾即時查詢,亦於服務區上游路段資訊可變標誌呈現停車滿位資訊。
- 影像式事件偵測系統-導入AI影像辨識技術、加速救援效率
早期影像式事件偵測系統係採類比攝影機,易受光線變化影響,使其準確度表現不佳,近年已逐步將CCTV提升為數位化,並導入AI影像辨識、物件追蹤技術及深度學習,提升辨識效率,以即時掌握隧道內發生的事件,減少救援所需時間。
- 壅塞回堵偵測系統-整合交控設備、即時提供壅塞訊息
於易壅塞回堵之匝道出口或地磅站設置VD,並於減速車道起點設置QLD,藉由VD及QLD即時資料,判斷壅塞情形,並於主線CMS顯示出口回堵資訊提醒用路人。
- 旅行時間預測-加值應用交通量資料,提高路網效率與用路體驗
利用M06、M03、VD等資料配合影響因子(如天候、交管策略等),透過AI領域中常用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訓練模型,建構行車時間預測模型,預測2小時內及未來2小時~100日各交流道間的行車時間,供用路人事先規劃行程,避開壅塞時段及路段。
上架日期 :100-08-17
資料維護單位 :交通管理組交通分析科
本頁最後更新日期:114-09-15
本頁點閱瀏覽次數:39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