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代國道到第三代國道
不斷進化的國道設計理念
高速公路的路線選擇與建造方式,受到許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除了地形地質、土地使用、經濟能力及技術限制之外,更慢慢加入安全、景觀、生態、防災與環境永續的工程觀念。而我國的高速公路興建,自第一條興建的中山高速公路開始起算,迄今已超過40年,歷經時代變遷、施工技術進步、設計理念現代化及營建管理的資訊化,已跟當年有很大差異。近年尤以環保意識最受到重視,而尊重民意、加強溝通,更是當前重要的政策導向。
於民國67年通車的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是當時10大建設中最受矚目的工程。當時興建初期,國內還沒有建設高速公路的經驗,因此是由美國帝力凱撒顧問公司(DCI)辦理工程設計監造,並發國際標,三重中壢段分由韓國極東、日本青木及國內榮工處、中華工程、利德工程公司承辦。在國外顧問公司的協助辦理下,我國也從中學到許多設計監造的寶貴經驗,並翻譯了美國加州高速公路工程規範,作為我國高速公路施工規範重要參考,後續工程則是由中華顧問工程司及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自行設計監造。
當年在用地取得及工程進度方面,都十分講求行政效率,因此長達372.5公里的中山高速公路,在7年之內便興建完工。而今再回頭檢視,國道1號作為我國興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不僅完全達成第一代高速公路所講求的施工品質、道路平整度與提高行車速度,同時也成為後續其他國道設計規劃的一項良好前例與典範。
屬於第二代高速公路的國道2、3、4、8、10號及5號,在傳統技術工法之外,加入了景觀與美學等整體設計概念,例如高屏溪大橋便是國道3號的一個重要代表性地標,且國道3號沿線收費站與服務區皆各富建築造型與景觀特色,同時在規劃階段,便將整體綠美化與駕駛舒適度考量在內,例如坡度較緩、道路配合山脈曲線方式設計施工,與第一代高速公路相較,亦初具環保意識。
在第一代及第二代高速公路累積了許多經驗與改進思維,到了第三代高速公路,國工局對於新闢的國道6號工程,便有著更為全面性的完善規劃,採用多項新材料與新工法,以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為最高原則,例如使用水庫淤泥製作的輕質混凝土,以減輕橋重並能縮減橋墩。
為了順應環境並保護生態,更加入許多生態友善的具體作為,例如在交流道內的空地設置生態池及生物廊道,並在排水邊溝設置生物逃生坡道,也訂定在施工期間必須保護稀有動物生存環境的相關規範,以更為積極的生態復育作法,降低工程對於當地動植物生態的衝擊。
除了設計與理念的轉變之外,數十年來在國道施工技術上,也有著大幅的進步。以橋梁工法來說,國道1號採用預力梁,橋面板以就地支撐的方式進行施工,完成一跨需時3個月;到國道3號,改採用無須地面支撐的支撐先進工法,以及自動化與模組化程度更高的節塊推進工法,可大幅縮短工期。嗣後更進一步採用跨徑達140公尺的懸臂工法,以及跨徑達330公尺的斜張橋,減少落墩數量,也可降低橋梁被河水或土石流沖毀的機率。
至於主要沿國道1號兩側拓寬的五股楊梅段,為維護沿途地理景觀及綠色路廊完整,並因應工區緊鄰高速公路之環境條件限制,施工便道大量採用鋼棧橋抵達工址,高架橋梁亦大幅採用自動化工法施作,包括預鑄節塊、平衡懸臂、支撐先進及鋼橋吊裝等工法,以兼顧品質與進度,同時減少對中山高邊坡及鄰近環境的破壞。
此外,五股楊梅段強調環境友善作為,對於生態及景觀敏感路段,採取迴避、減輕及最小干擾的原則,重要敏感區的現況植被盡可能保留並減少開挖擾動面,對於施工擾動區範圍則做植栽清查(樹籍調查),進行原生樹木與潛勢小苗的移植/定植工作,共約6,000株,而工程擾動區外的植栽則現地保留。五股楊梅段在生態棲地補償及營造措施方面,尚包括工程進行時採集良好表土並保存回鋪,不適合移植的樹種則作為綠資材,可運用為生態池護岸木樁及臨時水土保持措施素材,或絞碎混入表土發酵以增加土壤肥力等,減少對於生態景觀之衝擊,並維護綠色長廊的生態基調。另由於五楊段工程範圍屬境外入侵紅火蟻的疫區之一,為使施工剩餘土石方及植栽可以順利外運,開工後隨即進行紅火蟻偵測,並針對桃園及內壢交流道、北上線49K~55K、北上線62K+200~67K+800及69K+800~71K+800、南下線52k~60K共5處疫區加以防治,於解除移動管制後,復進行每月1次、持續6個月的追蹤,才得以自疫區除名;該防治成果,於100年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全國紅火蟻防治成效特優機關」獎項肯定。
綜上,第三代高速公路最大特色,就是強調生態與環保,將過去人定勝天、鑿山挖地的傳統工法,轉變為尊重自然、與環境共存的設計理念。以國道6號為例,在九九峰自然保留區一帶的路線設計,捨棄以直線隧道穿越,改走彎曲的河道路線,不僅能保留自然生態與地景風貌,降低對於當地環境的衝擊,用路人也有壯麗山景一路相隨的視覺感受。
此外,在國道6號施工期間,特別開闢砂石車專用道以減少對當地交通影響,也全面以完工後即可拆除復原的鋼棧橋代替開挖便道,減少施工對於坡面的影響,將對於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
除了國道6號,當初的蘇花高速公路計畫,亦屬於第三代高速公路之規劃設計,原亦計劃在山區採取橋梁或隧道方式,儘量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同時也有生物廊道的設計,惟因環保因素及社會情勢變遷,目前蘇花高速公路計畫已無法繼續推動。
上架日期 :107-02-11
資料維護單位 :工務組
本頁最後更新日期:107-01-22
本頁點閱瀏覽次數:16202